【楔子·玉簪惊梦】 嘉庆三年春,江南织造府后院的紫藤花下,十六岁的宫装少女林晚棠在整理妆奁时,从妆匣底层抽出一支羊脂白玉簪,簪身刻着"永结同心"四字,尾端垂落的珍珠流苏已褪成灰白色,她指尖抚过簪身细密的裂痕,恍惚间听见耳畔响起熟悉的呢喃:"棠儿,我们本该在江南水乡看遍烟雨楼台......"
这声叹息让晚棠浑身一颤,她猛地抬头,只见紫藤花架下空无一人,唯有春风卷着花瓣掠过青砖地,但簪身上那道横贯左右的裂痕,分明是去年冬月被太医误伤时留下的。
【第一章·金丝笼中鸟】 (426字) 康熙六十一年,江南织造府迎来首位千金,林家主事捧着圣旨跪在紫禁城丹墀下时,正逢春雪初霁,那道鎏金圣旨上"赐林氏女入宫为嫔"的朱砂字,在雪光映照下宛若滴血。
入宫那日,八岁的太子弘历在养心殿门口驻足良久,他望着队伍末尾那个穿着藕荷色常服的少女,忽然想起去年在苏州织造府看到的缂丝屏风——正是林家进贡的那幅《江南烟雨图》,弘历伸手接住飘落的一瓣海棠,花瓣上沾着的露水,竟与林晚棠鬓边珍珠步摇的珠光如出一辙。
"林嫔,圣上赐你居永寿宫西暖阁。"太监总管张庭玉的声音惊醒了恍惚的少女,她低头看着绣着九尾凤的裙裾,突然发现腰间系着的禁步玉佩,与太子生母孝懿仁皇后当年入宫时的款式一模一样。
【第二章·月下双影】 (418字) 永寿宫的琉璃瓦在暮春细雨中泛着冷光,林晚棠跪在青石板上,额头几乎要碰到冰凉的地面,她望着养心殿方向飘来的龙涎香,忽然想起三个月前那个惊心动魄的雨夜。
当时太子弘历正伏案批阅奏折,烛火将他侧脸的轮廓镀上一层金边,晚棠捧着新制的缂丝香囊进来时,嗅到空气中若有若无的龙涎香与沉水香,香囊上绣着并蒂莲,花瓣边缘用金线勾勒出极细的裂痕——正是她亲手在灯下修补过的。
"林嫔可知这香囊为何裂了又补?"弘历突然抬头,烛火在他眼中跳动成两簇幽蓝的火焰,晚棠惊觉自己手一抖,香囊摔在地上,露出内衬的半阙《长恨歌》。
"奴婢该死。"她跪伏在地,看着弘历弯腰拾起香囊,年轻太子的手指修长苍白,指甲盖上有淡淡的丹药痕迹,当他的指尖触到香囊裂口时,晚棠看见他瞳孔骤然收缩——那道裂痕的形状,竟与三年前孝懿仁皇后暴毙前握着的玉簪如出一辙。
【第三章·血色罗裙】 (412字) 夏至那日,永寿宫迎来首位太子妃,林晚棠站在西暖阁的菱花窗前,看着嫁衣上金线绣的凤凰振翅欲飞,那抹刺目的朱红映得她眼角生疼,忽然想起七岁那年,母亲将她的及笄礼藏在樟木箱底。
"娘娘,太子殿下在殿外候了半日。"太监尖细的声音惊散了回忆,晚棠强撑着起身,嫁衣下摆扫过地面时,露出裙裾里缝着的半块玉佩——与孝懿仁皇后遗物上的纹路完全吻合。
洞房花烛夜,弘历掀开盖头时,正对上晚棠含泪的眸子,他伸手抚上她鬓边的珍珠步摇,突然想起去年在苏州看到的那个说书人,那人讲着《梧桐院遗梦》时,曾指着茶馆梁上悬挂的玉簪说:"这簪子上的裂痕,原是当年太子妃为救幼子,被殿试考官打伤所致。"
晚棠的指尖开始发抖,嫁衣上的金线凤凰突然在她眼前振翅欲飞,她看见弘历手中的龙凤呈祥烛台映出自己扭曲的倒影,烛泪滴落处,赫然是孝懿仁皇后当年在冷宫留下的血字"永结同心"。
【第四章·冷宫残影】 (410字) 中秋祭月那夜,林晚棠在冷宫废墟中找到了那支玉簪,月光透过坍塌的朱墙,照在簪尾断裂处渗出的血迹上,她颤抖着捧起簪子,突然听见身后传来枯枝断裂的脆响。
"娘娘莫怕。"一个苍老的声音从阴影中传来,晚棠转身时,看见孝懿仁皇后捧着半块残损的玉佩,腕间还系着当年为护太子打碎的禁步,老人浑浊的眼中泛着泪光:"那年我被打入冷宫,太子抱着高烧的棠儿在月下等了整整一夜。"
晚棠突然想起养心殿地砖下的暗格,那里藏着孝懿仁皇后临终前交给太子的锦囊,锦囊里除了半块玉佩,还有张泛黄的《梧桐院遗梦》手稿,手稿末页画着两支并蒂玉簪,其中一支簪身裂痕处,赫然刻着"棠"字。
"娘娘可知,当年太子妃并非意外。"老人咳嗽着指向冷宫井口,"井底埋着当年太子妃为救幼子,从殿试考官手中夺下的玉簪,那簪子上的裂痕,是考官用虎头笏板击碎的。"
晚棠的指尖抚过玉簪上的裂痕,突然发现簪身暗刻着"乙未年秋"的字样,她想起史书记载,当年正是乙未年秋,太子妃在冷宫暴毙,而孝懿仁皇后临终前,曾对前来探视的弘历说过:"棠儿手中的玉簪,是当年你生母用血泪所赠。"
【第五章·紫禁迷踪】 (411字) 嘉庆帝驾崩那日,林晚棠在养心殿暗格里发现了孝懿仁皇后的遗书,信笺上用胭脂水痕写着:"棠儿,那支玉簪上的裂痕,是当年你生母为护你,被礼部尚书用笏板击伤所致。